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衡水老白干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代言人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衡水卧龙泉酒业有限公司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一、古代诗人非得饮酒才会做诗吗
1、“古代诗人非得饮酒才会作诗吗?”
2、此一问涉及三个主体:诗人、诗、酒。有此一问,首先便已经明确了诗与酒是有关系的,而且是关系匪浅。
3、谈诗人、诗、酒的关系,说到底,探寻的是中国诗文化与酒文化的关系。
4、中国的诗文化、酒文化历史悠久,单论哪一个,都可以大书特书。而在中国文化中,诗与酒两个不同属性之物的相遇,别开生面的形成了中国文化中所独有的诗酒文化。
5、诗酒文化中,诗与酒的关系,就像一对久经岁月、亲密无间的夫妻。这段感情,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相识相知、相亲相爱,再到水乳交融的过程。
6、诗与酒的相识应当是源于《诗经》,《诗经》作为古诗有据可查的源头,其中便包含许多的诗酒内容。
7、酒在诞生伊始,便作为一种祭祀用品使用。诗与酒的初见,便是古中国祭祀文化做的媒。《诗经》作为记载周朝社会生活面貌的一本诗集,第一次认识了以祭祀品出现的“酒”。
8、由此可见,诗与酒的相识,源自古中国农耕时代的祭祀文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周朝盛行的宴饮习俗,是诗与酒相识的又一原因。
9、宗法制是周朝的核心制度,宗族之间的宴饮习俗是维系宗法制的一种重要手段。“酒”在其祭祀作用之后,也因此被赋予了第二种功能,即宴饮中的助兴作用。
10、《小雅·鱼藻》中记载:王在在镐,豈乐饮酒。
11、《国风·郑风》中记载: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12、这都表明:“酒”用于席间助兴的意图显露无疑。而“诗”最早是以诗乐的形式出现,本身就是宴饮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吟或诵,同样是有助兴的作用。
13、所以,因为宴饮的需要,“酒”与“诗”找到了彼此的第一个共同点——助兴。只是在这个阶段,“酒”也好,“诗”也罢,都还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只存在于贵族阶层,广泛的谈“饮酒作诗”还为时尚早。
14、诗与酒经过先秦时期的相识,于秦汉时期,诗与酒更加的密不可分,得以相知。
15、这一方面源于酿酒技艺的进步、成熟,以及饮酒文化广泛的深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诗也由早期的歌集《诗经》的形式,在得到官方的推行之后,进一步演变为乐府诗。酒文化、诗文化各自独立的发展、进步,使得酒文化与诗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交融,得以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催生了中国文化中所独有的诗酒文化的诞生。
16、“乐府”顾名思义,乃是官方的音乐机关,类似于如今的皇家乐队。以音乐机构的官方名称命名诗体,可见“诗”在这一时期,一是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支持,二是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推广。
17、乐府诗将“诗”助兴的功用推行到极致,辅以乐器,成立机关,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收集民谣以入诗,“诗”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8、西汉才女卓文君《白头吟》诗云: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
19、东汉名仕孔融诗云: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20、这都表明,在秦汉时期,“酒”已经成为各种宴饮集会不可或缺之物,引“酒”入诗已成为必然的文化趋势。
21、西汉文人邹阳好酒,更是做《酒赋》以诵酒,文中记载:
22、准确的反映了两汉时期,饮酒习俗的大众化,酒不再成为士族阶层的专属消费品,这为诗酒文化的发展奠定的民众基础。
23、魏晋时期,诗体在形式上承袭了秦汉的乐府诗,但在内容、风格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和进步,世称魏晋风骨。
24、魏晋时期,动荡的社会形态,崛起的士卒集团,开放的文化思潮,都促进了诗酒文化在这一时期发生了质的变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25、魏晋风骨也称建安风骨,其中以曹氏父子为代表人物。曹操千古名篇《短歌行》中,开篇即引酒入诗:
26、在曹操的诗中,“酒”作为古诗的一种意象,正式被广泛的引入到古诗中来。诗中所写:
27、更是以酒名“杜康”入诗,以排遣诗人心中郁结之情。
28、由曹操的《短歌行》一诗可以看出,“酒”不再单纯的作为一种写作素材出现,而被赋予了丰富的感情,诗人寓情于“酒”,借“酒”抒情,此处,诗即酒,酒即诗。
29、此后,“酒”作为解忧之物,频繁的出现于诗人笔下,酒的解忧功用,是诗酒文化得以繁盛,并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成因。
30、当“酒”以古诗的一种意象出现,这在诗酒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诗与酒这对恋人,开始相亲相爱,你侬我侬。
31、魏晋时期,曹操之后,酒作为古诗意象,开始大量出现在诗人的作品中。
32、以酒宴盛景的写实描绘,不着一个“乐”字,却能使人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的欢乐。诗中,酒成为了诗人快乐的载体。
33、晋末田园诗的开山鼻祖陶渊明,以酒为题,开创性的独创一组饮酒诗,共二十首,开饮酒诗先河。
34、陶渊明二十首饮酒组诗,其中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歌颂静谧田园生活的诗句,也有“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这样抨击时局的愤然之作,也有“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的人文歌颂。
35、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将诗与酒融汇,开创了诗酒文化的一种独特意境,丰富了诗酒文化的内容与情感。
36、这不单单是陶渊明个人的诗酒生活写照,更成为后世文人、诗人诗酒生活的真实写照。
37、经过魏晋时期的发展,古诗在建安风骨的基础上,发展到隋唐,于形式、内容上更丰富多彩,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景,真正意义上成为诗的巅峰盛世,诞生了至今都为人耳熟能详的唐诗。
38、唐诗,特指创作于隋唐时期的诗,在古诗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其影响之大、意义自深远、价值之丰富,在中国文化中都是不可多得的,堪称中华文化之瑰宝。
39、这一时期,诗与酒达到水乳交融的形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饮酒赋诗”蔚然成风,毫不夸张的讲,是诗酒文化催生了唐诗的盛景。
40、唐诗的形式多种多样,在诗体上有五言诗、七言诗的划分,也有绝句、律诗的区分。以其题材的多样性,更有山水田园诗、边塞诗、浪漫派、写实派等更细腻的划分。可无论何种划分、何种流派?“酒”是其共有的元素,是唐诗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41、孟浩然《过故人庄》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田园闲趣,边塞诗人岑参有“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的沙场豪迈,诗圣杜甫更有“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伤怀。
42、当然,说唐诗、说酒,决不能不提既是诗圣,亦有酒圣之称的李白。酒助诗性、诗借酒意,李白的饮酒诗,千古无二。
43、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品的是李白的旷达与豪迈;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品是李白的寂寥与孤独;读“借酒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品的是李白更古难消的忧愁;读“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品的是李白依依不舍的友情。
44、诗酒风流,李白独占八斗,绝非虚言。杜甫作《饮中八仙歌》,诗云:
45、堪称对李白诗酒之能的最佳赞誉,诗仙李白以酒佐诗,后世文人以李白之诗文佐酒,相得益彰。
46、唐代,以其数不胜数的诗人,及不胜枚举的诗篇佳作,创造了唐诗的辉煌。而唐诗中的诗酒风流,更为唐诗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47、在唐代,大概找不到一个不会喝酒的诗人,大概也找不到一个不会作饮酒诗的诗人。有“诗鬼”之称的鬼才李贺,也有“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天马行空的想象,有“诗佛”之称的王维,同样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佳句流传千古。
48、在唐代,酒和诗人的关系,通俗的讲就像醋和山西人、辣椒和四川人的关系一般,一句话:离不开。“饮酒”俨然已经成为“诗人”的一种生活习性,“酒”已经成为唐诗的一个标签。
49、“诗”与“酒”,本是两个毫不相干的东西,经过长达千年的交汇、融合,终于在唐代融汇在一起,不分彼此。
50、唐之后的两宋,古诗主要在形式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开创了另一文体“宋词”的盛景。但在内容上,宋词承袭了唐诗的丰富题材,诗酒文化依然盛行,只是”诗酒”换了一种表现形式,成为了“词酒”。
51、诗与酒的不解之缘,在诗酒文化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于内容、形式、感情上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52、饮酒诗在古诗的正式分类中,并没有作为一个单独的类别而存在。不过,有趣的是,自陶渊明以酒为题,做饮酒诗二十首开始,饮酒诗作为一种通俗意义上的叫法,一直存在。
53、今天,如果将以酒为题、素材、意象的古诗抽离出来,划到饮酒诗之列。那饮酒诗以其时间跨度之大、内容之丰富、数量之多,将成为可与唐诗、宋词相媲美的又一种类,陶渊明、李白、杜甫等所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诗人,都将是饮酒诗的代言人。
54、李白如果不饮酒,那李白作品的成色起码得打个对折,古代诗人不饮酒,那古诗的魅力也得打个对折。
55、“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所言非虚。
二、胡军代言的酒
喜欢看电视的人,一定记得影视明星胡军在荧屏上代言的一种"男人喝的酒",那就是衡水老白干。衡水老白干,喝出男人味。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