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的生产历史悠久,工艺独特,而酱香型白酒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以下是对酱香型白酒生产周期的详细介绍,以及相关产品的价格信息。
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周期
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周期为八个月,始于每年的九九重阳节。生产过程从赤水河取水开始,随后进入下沙阶段。接下来的两个月,每过一个月便加一次料。第三个月开始进入蒸煮阶段,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蒸笼”。粮食在发酵后直接上蒸笼蒸制,经过九轮蒸煮,最终产出原酒。整个过程共出七次酒,每一次出的酒香味和效果都不尽相同。市场上销售的酒,都是经过数百次甚至数千次的调和,以达到最佳的口感。
酱香型白酒的健康问题
现在的酒制造工艺与古代相比已有了很大改变。为了方便和降低成本,现在的酒多采用混合原料,而不再是纯粮酿造。即便是像茅台这样的优质酒,也加入了酒精。如果没有加入酒精,白酒的存放时间会非常长,这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无法承受的。
酱香型白酒的典型产品
1. 普天同庆12年:这是一款由茅台集团开发生产的礼品酒,分为53度、43度和38度三种。52度的售价大约在300元左右一盒,而最高售价可达600元左右。这种酒并没有收藏价值,也不会升值。
2. 毛家酒君行天下8341:这款酒有两个型号,君行天下售价为1999元/瓶,而毛家8341的售价为1299元/瓶。毛家酒产于贵州省遵义赤水河边,以本地优质的水和高粱为原料,生产周期长达一年,再陈贮三年以上,勾兑调配,然后再贮存一年,使酒质更加和谐醇香。
浓香型白酒的生产周期
浓香型白酒的生产周期一般为一年的一个周期。其生产过程包括取酒后勾兑、陈贮等步骤。酱香型白酒的酒味呈酱香、窖底香、醇甜香,具有独特的风格。浓香型白酒的酒味芳香浓郁,绵柔甘烈,香味协调,回味悠长。
酱香型白酒的制作工艺
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被概括为“987”工艺,即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这一过程需要严格遵循节气,端午采曲、重阳投料。基酒生产周期长达一年,共分清蒸下沙、混蒸糙沙共二次投料,一至七个烤酒轮次。
原料和工艺细节
1. 原料粉碎:在每年大生产周期中,分两次投料,第一次投料称下沙,第二次投料称糙沙。为了保证酒质的纯净,酱香型白酒在生产过程中基本上不加辅料。
2. 大曲粉碎:酱香型白酒采用高温大曲产酒生香,大曲粉碎越细越好,有利于糖化发酵。
3. 下沙:下沙时先将粉碎后高粱的泼上原料量51~52%的90℃以上的热水,然后加入5~7%的母糟拌匀。
4. 蒸粮:在甑篦上撒上一层稻壳,上甑采用见汽撒料,圆汽后蒸料2~3h,约有70%左右的原料蒸熟。
5. 摊凉:泼水后的生沙,经摊凉、散冷,并适量补充因蒸发而散失的水分。
6. 堆集:当生沙料的品温降到32℃左右时,加入大曲粉,加曲量控制在投料量的10%左右。
7. 入窖发酵:堆集后的生沙酒醅经拌匀,并在翻拌时加入次品酒2.6%左右。然后入窖,待发酵窖加满后,用木板轻轻压平醅面,并撒上一薄层稻壳,最后用泥封窖4cm左右,发酵30~33天。
通过以上详细介绍,我们可以看到酱香型白酒的生产过程相当复杂,从原料的选择到最终的成品,每一步都至关重要。这也是为什么酱香型白酒能够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的原因之一。